冒险小说 其他类型 换亲嫁对郎,重生后她躺赢了全文+番茄
换亲嫁对郎,重生后她躺赢了全文+番茄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本书作者

糖霜鸳鸯锅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夏明嫣夏明月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换亲嫁对郎,重生后她躺赢了全文+番茄》,由网络作家“糖霜鸳鸯锅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美人儿总有几分相似之处,何况气质相仿......这么多年来,还真没人怀疑过夏明月不是楚氏亲生的。霞姑姑不好再狡辩下去,事情做下的时候,夏明嫣只有两岁,可未必就不记事。何况那时候楚氏进门才一年多,家里还有杨氏和朱老太太的人,说不准就发现了什么。夏明嫣明显很有成算,杨家又在杏林有那般人脉,还有一件事想必她也已经知道了。果然,夏明嫣先说了出来:“陆家想要留一条血脉在外面,给些钱财,把孩子养在普通人家,反而更隐秘,何必一定要找上曾经与陆公子定过亲的夫人?”“所以我猜,夏明月身上应是有过什么严重的不足之症,只有夫人有能力也愿意无微不至地照顾她。”事情终究还是偏离了所有人的预想,陆家人只要不是疯了,就不可能想到楚氏会换掉自己的亲生女儿。求到楚氏...

章节试读

美人儿总有几分相似之处,何况气质相仿......这么多年来,还真没人怀疑过夏明月不是楚氏亲生的。
霞姑姑不好再狡辩下去,事情做下的时候,夏明嫣只有两岁,可未必就不记事。
何况那时候楚氏进门才一年多,家里还有杨氏和朱老太太的人,说不准就发现了什么。
夏明嫣明显很有成算,杨家又在杏林有那般人脉,还有一件事想必她也已经知道了。
果然,夏明嫣先说了出来:
“陆家想要留一条血脉在外面,给些钱财,把孩子养在普通人家,反而更隐秘,何必一定要找上曾经与陆公子定过亲的夫人?”
“所以我猜,夏明月身上应是有过什么严重的不足之症,只有夫人有能力也愿意无微不至地照顾她。”
事情终究还是偏离了所有人的预想,陆家人只要不是疯了,就不可能想到楚氏会换掉自己的亲生女儿。
求到楚氏这儿,多半只是希望楚氏能有法子和人手更好、更隐秘地安顿这个孩子。
谁能想到楚氏对陆远山用情至深,竟然到了这般疯狂的地步。
霞姑姑不得不承认:“对,二姑娘娘胎里带了弱症,夫人借口自己身子不好,请了许多的郎中,其实都是给二姑娘瞧病的。”
“大姑娘想必已经查到一些给二姑娘诊治过的郎中,还有送进府中的药材......”
那些年,夏庸还是兵部侍郎,外出办差,一走就是一年。夏老太爷仙去不久,朱老太太时常去山中寺庙祈福,不在府中。
楚氏掌握中馈,做这些隐藏功夫并不难。
夏明嫣微微颔首:“夫人想让夏明月真正地过上高门贵女的日子,连收养女都嫌委屈了她,索性让她取而代之。”
“乔嬷嬷是夫人的乳母,也是夫人最信赖的人,想必当初夫人是让她去处置我那真正的二妹妹的吧?”
霞姑姑又深深地看了夏明嫣一眼:“夫人让乔嬷嬷将那孩子待到城外溺死,乔嬷嬷自己不忍心,又不敢违逆夫人,就私下命奴婢去办。”
夏明嫣上前几步,逼近霞姑姑:“你不仅没有伤害那个孩子,还因为这件事认识了那个送孩子的仆妇,可对?”
霞姑姑点了下头,说起这段往事实在难以平静:
“奴婢不敢真的伤了那个孩子,万一东窗事发,被老爷和老太太知道了。夫人是相府千金,最多只会被幽禁,可奴婢母女一定会没命。”
“奴婢只能找了一个往南边儿去的客商,将这孩子带走。只是没想到,那个送孩子的仆妇担心夫人反悔,一直在府外守着。”
“她看到奴婢抱着个孩子出来,就以为是二姑娘,一直追到城外。她查看了孩子之后,才信了夫人的真心。”
“她是二姑娘生母的乳母,大概也是想多知道些二姑娘在府里的情况,就跟奴婢约定了每隔半年通一次信。”
夏明月的生母就是那位一直跟霞姑姑通信的妾室。
陆家唯一的血脉在夏府,霞姑姑是知情人,这位妾室和陆家人并不敢向她索要钱财,那些东西都是霞姑姑自愿供给的。
夏明嫣在心里感慨了一下霞姑姑傻乎乎的真心,直接问道:
“那个孩子,我真正的二妹妹,现在在哪儿?说了吧,我不信你们不留后手。”
霞姑姑又犹豫了:“大姑娘,这么多年了,奴婢也不清楚。你知道也没用,就算你把人找出来了,又能怎样?”
“夏家会认一个在商贾之家长大、甚至为奴为婢的女儿么?会愿意承认夫人的丑事么?老爷甚至还会怨你揭穿了这件事。”
不管谁是亲生的,之后夏明月都是端侯府的世子夫人。
夏庸要求内宅以和为贵,对上这种事面上定是要装聋作哑、粉饰太平的,即便私下处置了楚氏,也不会让其他牵扯进来的人有好果子吃。
更何况,楚氏有娘家做靠山,夏明月有夫家人倚仗,真的能把她们怎么样吗?
夏明嫣眉梢微动:“我又不是傻子,不会明晃晃地把人带回夏家。你不说,我也会继续查,就是慢一点儿。”
“你应该清楚,纵使夫人要用你的路子,也最多只是饶你不死。你觊觎了她的心上人,活罪难逃。”
“你们母女要是想在煤场里过得好些,还得靠我。况且,你若是告诉我,我还可以再告诉你一个秘密。”
霞姑姑斟酌了一下,咬牙道:“奴婢后来使了银子托人打听过,奴婢托付的那户人家遇上了海难,大人都没了,那孩子就被送到乡下的亲戚家养了。”
“那户人家姓于,给孩子取名叫杏儿,在宁城郊外的于家村......别的,奴婢真不知道。”
“于杏儿?有名有姓、有大致的地方,就不难找。放心,我会信守承诺的。”夏明嫣正色道。
霞姑姑把头一偏,甩掉眼角的泪珠:
“大姑娘好本事,你什么都知道,连煤场那种地方都能伸进手去,却一直隐忍不发。”
“夫人以为将你养成了应声虫,她不知道......你是个狠人,真正的狠人......”
夏明嫣不屑地一笑:“狠人,谁又不是呢?夫人不狠,还是你不狠?咱们都别五十步笑百步了。”
“你教唆亲生女儿偷窃,只为了慰籍自己心里那点儿相思之情,你不狠?”
霞姑姑被说得脸面上下不来,反口问道:“大姑娘就不怕我把今晚的一切告诉夫人?”
夏明嫣冷笑:“你可以去告密,可是......我只是隐藏心机,至少眼下还没有真正做出什么。”
“你可不一样,别忘了,是你放走了于杏儿,给你家夫人留下了一个这么大的把柄。”
要说就一起说,看谁先死呀。
霞姑姑如梦初醒,苦笑道:“大姑娘说的是,奴婢还有什么脸说你呢。还请你信守承诺,给我们母女一条活路。”
见她像霜打了的茄子似的,夏明嫣讳莫如深地哼了一声:
“别这么沮丧,我肯定是要保下你们的,你们可是人证。没了你们,将来谁帮我证明夏明月和于杏儿的身世?”
“哦,对了,刚刚还许给你一个秘密没说......其实画扇做贼做得也不算亏,你的痴心也不能说全都是单相思。”

夏明月说话不仅难听,这是再咒华靖离死啊。
兵部跟大恒几支侯府军的关系本就微妙,这些话要是传出去,几支侯府军都得上折子弹劾夏庸。
夏庸这个人,就像他的名字一样,其实是一个很中庸的人。
他之所以能坐上兵部尚书这个位子,本身的军功并不是最关键的,他的优势在于他能平衡各方势力,跟各方势力的关系都很好,尤其还得到了楚相的支持。
大恒到了这一代,北疆还不太平,可整个大恒却可以说进入了盛世,也并不需要一个军功盖世、出将入相的武将坐上兵部尚书的位子。他这样的人,反而更适合这样的时代。
可是一个以平衡势力和人脉关系未优势的人,最怕的就是有什么事儿破坏了这种关系。
因此这一回夏庸不打算放过夏明月:“你姐姐三日后出嫁,你在府里的日子还长,给我抄女诫去,没事儿不许出来!”
楚氏也朝夏明月使了个眼色:“月儿,你担心你长姐,也不能这样说话。陛下亲自下旨赐婚冲喜,相信华侯一定会好起来的。”
“老爷,老太太,我这就带她回去思过。嫣儿,给你补的嫁妆和私财,一会儿就送过去,你别跟月儿计较。”
夏明嫣福了福身:“多谢母亲,父亲、祖母,母亲给我备嫁特别上心,等我到了华家,过日子是一定不愁的。”
“二妹妹心直口快,说这些话想必是担心我真嫁过去了过得不好,想要激我悔婚。我们从小不在一处长大,没想到二妹妹对我的情谊竟然如此深重。”
她转而对夏明月笑道,“二妹妹,谢谢你。李世子与你青梅竹马,他还有玉面公子的雅号,与你郎才女貌,是天作之合。”
“都说先成家后立业,想必用不了多久李世子就会是端侯了。以后我在华家遇上难处,还要请你帮我。”
夏明嫣的话把夏明月和李玦捧得很高,可反过来想,将来夏明月不帮忙可就说不过去了。
之前放弃李玦,主动要嫁华靖离的是夏明月,后来反悔换婚又要嫁给李玦的还是夏明月。
这当中,夏明嫣从来都是不争不抢的,要不是她主动退让,立刻答应了换婚,即便楚氏用了手段,时间上也来不及。
没等事情落定,赐婚的恩旨就下来了。
夏明月将来有多幸福,都是夏明嫣成全的。夏明嫣将来有多不幸,论因果都在夏明月身上。
夏明月再说不好听的,或者将来袖手旁观,那她还是人吗?
要说夏明嫣含沙射影、笑里藏刀地捧杀,却是说不着的。她占理,而且说话时的表情、神态绝对真心。
更何况她才回元京不久,在外人看来她对夏明月、华家和李家甚至是夏家都不够了解,她怎么可能有坏心思呢?
夏明月想顶回去,可是看到夏庸和朱老太太责备的表情,还有微蹙眉头的楚氏,她不得不缩了。
夏明月皮笑肉不笑地答应了两声,跟着楚氏回去了,一跨出门槛儿就又喜笑颜开。
“母亲,您先回去,我跟嫣儿有话要说,晚些时候再让嫣儿陪您说话。”夏庸躬身道。
朱老太太看了看夏明嫣,见她神态不急不缓,自有一股从容在身。刚才那番话无论是真心还是有意,她都可以放心了。
夏庸便带夏明嫣去了书房,这是夏明嫣回来之后,他第二次从头到脚地审视这个女儿:
“老家的山水养人啊,看来你叔父和你舅父将你养的不错。”
夏明嫣福了福身,客套道:“都是母亲派去的女师教得好。”
“女师只能教你本事,祖宅人口简单,平时你又很少出门见客,人情不练达,本事大了,未必是好事。”
夏庸很是老道地道,“行了,别装了,你们不是亲母女,能做到表面周全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”
夏明嫣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,没想到夏庸竟然这么老辣,到底是靠人情练达、平衡各方势力上位的。
她还真没有面对这样一个夏庸的经验,上一世这个时候,她浑浑噩噩的,连上那顶小轿,都是被人架上去的。
夏庸根本没机会对她说这番话,甚至很可能在夏庸看来,一个那样的女儿,根本不配听到他这番话。
那时候她给李玦做了贵妾,在扶正之前,她不是没跟夏庸诉过苦,可都被挡了回去,想必还是看不上她吧。
没想到她竟然曾经错过了这般精彩的教养,虽然这一世他说的这些,有了上一世的血泪,她已经自行明白了。
夏明嫣笑了笑,反而比之前真诚了许多:
“父亲说的是,不通人情世故,知道的多了,说起话来什么都知道,用起来却寸步难行,倒不如少知道些。”
不识字的山野村妇尚且可以从最低等的杂役做起,一个自以为明白就会做的人,只会被视为绣花枕头,落入陷阱。
夏庸笑了,是发自内心地大笑:“没想到啊,没想到,单论个人,你竟然长得比明月更合我的心意。但仅仅是个人,你可明白?”
夏明嫣才没有在乎上一世那点儿可悲的自尊心,她非常清醒地道:
“因为二妹妹身后有楚家,她是左相大人的亲外孙女。我再好,也只是一个人,抵不过整个楚家。”
夏庸有些意外,十七岁的姑娘家,能有如此清醒地否定自己,着实不易:“你恨不恨我将你留在老宅?恨不恨夏家?”
“父亲,我不恨您,也不恨夏家。”
夏明嫣心里清楚,在这个家里,她可以恨夏明月,可以恨楚氏,却不能恨夏庸和朱老太太。
站在他们各自的角度,他们并没有故意害她,最多只是做了对夏家最有利的决定。
就说当年没有将她送回老宅,就能保证楚氏不把她养歪了?
同在府里,抬头不见低头见的,她恐怕会受更多委屈,跟楚氏之间很可能连现在的表面和睦都维持不了。
倒不如离得远了,至少没有直接撕破脸,她就是楚相礼法上的外孙女,将来她还还能扯一扯楚相府这面大旗。
夏庸点头,半点不加掩饰:“的确,若非娶了殷娘,有了楚相的支持,我坐不上现在的位子。”
“但是我不后悔,你也不该怨怼。没有我当日的决定,你如今还是不是侍郎千金都不一定,更不可能成为尚书千金。”

朱老太太听了头疼又要犯了,她抚着额角道:
“端侯府家底儿本就不厚,他家侯爷去了之后,被查出来欠了户部一大笔银子,光填这个坑就搭进去至少半副身家。”
“跟他们家的亲事原就是老爷子在的时候定下的,是看着李玦这孩子不错,没指望他们的聘礼能拿出多少。”
她对着夏明嫣道,“之前你定给他家的时候,想着你生母去的早,她的留下的嫁妆少些,加上公中的一份儿,剩下的都放你自己手里。”
“他们的聘礼对着明面上的嫁妆来,少一些你也不吃亏。可是换了明月......殷娘和楚家那边明面上贴的嫁妆就多,端侯府给的聘礼就该更高才对。”
“可是昨日刚知会了他们换婚,今日他们就能补上这中间差的了?要是还按原样,就怕殷娘不高兴。”
夏明嫣的嫁妆全算下来的确没有夏明月的多,这一点夏明嫣从来不避讳。
这个时候的嫁妆是生母剩下的嫁妆按子女数量分一份儿,家里公中一份儿,再就是各人的添补了。
夏家公中的一份儿都是一样的,可楚氏出身相府,楚家世代勋贵,杨家再是蛊医翘楚也不能楚家比家底和嫁妆。
加上两家人脉上的差异导致在添妆多少上也有差距,夏明嫣的嫁妆只有夏明月的六成之多。
要不为什么很多人家还是愿意娶嫡女呢?
身份是一回事,这个时代,同一个家族里,绝大多数正妻的出身都比妾室高,相应的嫁妆也都比妾室的厚,很多妾室甚至几乎没有嫁妆。
如果一个男人娶了庶女,要是这个庶女在家不得势,基本就只会有公中的这一份儿嫁妆和零星几件添妆,天生地少了生母和其娘家的那一份儿。
相对的两家给的聘礼就应该在各自嫁妆基础上加上一两成,夏明嫣回来之前两门亲事第一次敲定人选,两家都是按照原定的人选准备的聘礼。
现在换了人,钩翊侯府还好,他们家底更殷实,而且本来就是对着夏明月嫁妆的标准准备的聘礼,现在只要减少一些就可以了。
可是端侯府呢?由少变多,如此匆忙,家底还薄,他们是怎么拿出来的?
沈小娘也担忧地道:“不一起送来还好,摆在一块儿,就怕哪里不妥当了,迁怒到大姑娘身上。”
朱老太太安慰夏明嫣:“不是一定要你比明月第一头,是咱们有的私下里带过去就好,没必要面上跟她争。”
“我都这个年纪了,给不了你多少依靠,以后你少不得还得借借楚家的面子,没必要因小失大。”
夏明嫣会心一笑,反过来安慰朱老太太和沈小娘:“道理我都懂,过日子要的是实惠,咱们不争面上那点儿高低。”
“祖母和小娘不必担心,两家都知道换了人,都该知道怎么做。端侯府即便准备不及,李世子和二妹妹青梅竹马,想必也会尽力弥补,不会让二妹妹失了面子。”
“况且华侯如今重伤在身,结果未知,母亲就算不快,也一定不会后悔,不会想让二妹妹嫁给华侯的。”
“但愿如此吧。”
朱老太太只能往好处想,两个都是她的孙女,她心里更喜欢夏明嫣。
她也到底希望这两个孙女能和睦相处、守望相助,夏明嫣是个妥帖的,也看得开,不会故意招惹夏明月,惹恼楚氏和楚家。
可是很多麻烦都是外人造成的,一句议论,一次比较,都可能让他们怨到夏明嫣头上去。
朱老太太留了沈小娘说话,让丁嬷嬷跟着夏明嫣过去看看,看完再来说给她听。
嫁妆都摆在了正院的院子里,钩翊侯府和端侯府送来的聘礼分成两边摆放着,旁边还各自站着来送聘礼的家里人和下人。
夏明嫣一进去就吓了一跳,是被端侯府那边的架势吓到的。
不为别的,那边好一个花团锦簇,就是好多好多的花,各式各样的,一看就是新采下来的,然后不知从哪儿引来一堆蜂子和蝴蝶在那儿绕!
这些难道就是端侯府补上差额用的聘礼?
明面上,夏明月的嫁妆比夏明嫣的多四成,换了人,也就是聘礼要多准备四成,就补了这些花木?
这......还真是讨巧啊!
夏明嫣和丁嬷嬷对视一眼,二人眼中都有些不可思议。
月季、牡丹、海棠还有大捧地不知名的花卉,看着热闹、好看,这东西又不用放在箱子里,就放在没有棚子的马车上一路送过来。
想必路上的百姓和周围几个府邸的下人都看到了,这东西扎眼,任谁都能看到。
可是,现在还是八月,不比冬日,这些都是常见的东西,别说是勋贵之家,就是城里稍微有点儿家底的富户,派几个下人都城郊去,半天就能收罗一大堆。
这些个花木要是作为李玦讨夏明月欢心的礼物,很是不错,但作为聘礼却不合适,甚至不够尊重。
尤其是夏家这样的人家,女婿家里给的聘礼一般只挑两三件有象征意义的留下,其余的都是要跟着嫁妆一起抬回去的。
夏明月别说还得月余之后才出嫁,就算是三日后跟着夏明嫣一起出嫁,到时候这些花儿啊草儿的都得蔫儿一大半!
这些花木送来的时候都是算了抬数的,到时候一起抬回去,蔫儿的不好看了,夏家丢脸。
不一起抬回去,要么传出去就成了夏家扣下了近一半聘礼,这是嫁闺女还是卖女儿呢?要么就得夏家和楚家共同补上这个窟窿。
这还不如就按原先定给夏明嫣的量给呢,少是少了点儿,但至少不用补。
或者多抬几抬过来,箱子盖儿一盖,虚抬也行,之后照原样抬回去也成。李家家底不厚,楚氏心疼夏明月,私下多带点儿压箱银子就是了。
哪儿像现在......贴补回去凑抬数的东西都得上单子,都落在了明面上。
等东西抬回李家,就凭他们今日的做派,能把那些补了聘礼的东西给夏明月支取着用?
夏明嫣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,上一世是她嫁的李玦,李家给的聘礼不如华家给的多,但也中规中矩,没闹什么幺蛾子。

大恒十七年八月
“母亲,我就要嫁给阿玦哥哥,那个钩翊侯是袭了爵了,可他就是个武夫,还比我大了九岁,太老了!”
“无价宝易得,有情郎难寻,只要拿住沈小娘的命,不愁夏明嫣不答应换了这门亲事。”
尚书府正院里的下人都被赶到了二门外侯着,夏明嫣到得早了,才得以亲耳听到这番话。
直到这一刻,夏明嫣才真正确认,夏明月也重生了。
夏家长房这一代有两个嫡女——嫡长女夏明嫣和嫡次女夏明月,分别由原配夫人杨氏和继室楚氏所出。
夏家老太爷在世的时候就给两个孙女定下了婚事,一门是如今的端侯世子李玦,一门是钩翊侯、靖北大将军华靖离。
因着夏明嫣自小在旧都卢阳老家长大,两门亲事没有细指究竟定下了她们中的谁。
一个月前,夏明嫣启程回元京备嫁时才听说,夏明月与端侯世子李玦青梅竹马,却因仰慕战场上的英雄,选择了与钩翊侯华靖离的亲事。
昨日,夏明月又突然改了主意,非要悔婚嫁给她的无价宝、有情郎李玦,闹得楚氏很是为难。
呵,仰慕英雄,有情郎?
夏明月对李玦一直是有情的,只是老端侯在世时被先帝所恶,导致李玦这个世子一直没有袭爵。
两世以来,夏明月和楚氏权衡之下都先选择了爵位和战功加身的华靖离。
而夏明月之所以改变主意,还喊着什么华靖离是个丑八怪的话,是因为重生让她看到了将要发生的事。
上一世,成亲前华靖离遇刺后重伤毁容,圣旨赐婚冲喜,夏明月来不及悔婚,只能如期嫁进钩翊侯府。
初时华家上下因为愧疚对夏明月极好,只是夏明月既不愿意亲近华靖离,也不愿意让他纳妾。
华靖离伤愈之后随时可能再上战场,华家急于让他留下子嗣,如何能容得她夏明月胡闹?
华老夫人只能开出优厚的条件劝说她和离,日后再嫁,华家还会奉上一份丰厚的嫁妆。
夏明月舍不得之后很可能会伴随着战功而来的异姓王妃身份,一直拖到了华靖离在南疆战死,她才点了头。
华家原本巴不得送她归家,却意外发现在华靖离出征期间,她早已与昔日情郎李玦私通。
正逢多事之秋,华家咽不下这口气,也不能将事情闹大,就将她关进了家庙清修守寡。
谁知她又溜出去勾搭上了一个小文官,又闹出一段丑事。
夏明嫣上一世定下了端侯府的亲事,夏明月嫉妒嫡长姐嫁给自己的情郎,便和楚氏一起诋毁她的出身,说她的生母并非先夫人杨氏,而是养母沈小娘。
以庶充嫡、不孝嫡母、不顾生母死活的名声一传出去,她从李玦的准世子夫人变成了贵妾。
她对李玦无甚情爱,只在背后帮他出谋划策、筹谋粮饷,助他袭爵之后,还重建了栽在已故老端侯手上的李家军。
李玦屡立战功,终于成为了当朝第一位异姓王,而他原本的正室夫人早已病逝了,夏明嫣顺理成章地被扶正为端王正妃。
逃出家庙的夏明月听说李玦和昔日被她贬妻为妾的嫡姐患难与共、夫妻情深,不甘之下设计与李玦旧情重燃。
终于,在成为王妃的第十天夜里,夏明嫣被一条白绫勒死在了王府里。
她的魂魄在元京飘荡了几个月,听闻夏明月和李玦逼死了华家二老,夏明月光明正大地改嫁给了李玦,成为端王正妃。
百姓们口耳相传着李玦和夏明月破镜重圆、鸳鸯比翼的传奇......
在那段美好的传奇里,她夏明嫣成了甘愿为妾也要拆散嫡妹姻缘的恶人。
这一世,他们想得美!
在院子里故意弄出了些动静,夏明嫣才踏进正屋,向上首位置坐着的嫡母楚氏行了礼。
她看向比前几日明显更加有恃无恐的夏明月,劈头盖脸地道:
“端侯世子尚未袭爵,妹妹可真想好了要嫁给他?”
夏明月没想到夏明嫣会如此直接,她仰着一张明艳如骄阳的脸的道:
“是又如何?我与阿玦哥哥青梅竹马,原本就该定终身,要不是你从小待在老家,祖母要补偿你,我才不会把阿玦哥哥让给你。”
“横竖还未下聘,现在我后悔了,就要嫁给他。长姐,你该不会要跟我争吧?”
夏明嫣转过身面对着楚氏,柔弱中带着几分不卑不亢,看不出心思:
“之前听父亲说,妹妹想嫁哪一个都成。妹妹刚刚也说明了自己的心意,母亲,您怎么看?”
就在几日前,这桩婚事已经定给了夏明嫣,两家已经换了庚帖。
在楚氏和夏明月眼里,李玦丰神俊朗、性子儒雅、年纪也更相配,夏明嫣这么问就是要争一争的。
楚氏慈和地笑了一下,以一贯不疾不徐地姿态对上夏明嫣那张女人看了都要嫉妒的脸:
“嫣儿,你自幼不在元京,规矩、性情难免疏懒些,华家军侯起家,华侯更是长于军中,不在乎那些繁文缛节,与你本就更为相配。”
“不是我偏心月儿,最近府里有些传言,要是传到李家去,你嫁过去了也是不好。唉,要怪就怪沈小娘,当年跟先夫人......”
“我愿意嫁给钩翊侯。”夏明嫣打断了楚氏,根本没给她机会继续说下去。
“你怎么可能会愿意嫁给华靖离那个武夫?”
夏明月叫了出来,惊疑地打量着夏明嫣,似乎在怀疑她究竟还是不是原来的她。
夏明嫣笑了笑,说出的话无端让人相信这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:
“昨儿我想了一宿,已经想清楚了。李世子和华侯,两个我都不认识,嫁谁都一样。”
“祖母还请了位长辈来劝我,她也说,祖父看中的婚事都是好的。无论嫁给谁,我都是要跟妹妹和家里守望相助。”
“这话很对,为了选谁、不选谁坏了情分,将来遇上事儿了,可还有人愿意帮我?”
夏明嫣自小不在府中,家里人都跟她隔着一层,将来想要娘家做靠山,就不能得罪他们。
何况,至少从表面上看,华靖离和华家都比李玦和李家好,她答应换嫁也不算稀奇......
楚氏的怀疑去了大半,她还觉得夏明月非李玦不嫁是魔障了呢:
“嫣儿,你能这样想最好,你真的决定了?那我可就去把你们的庚帖换过来了。”
夏明嫣颔首,主动托起夏明月的手握住:
“这话该问妹妹才对,明月,你可拿定主意了?这回不会变了吧?”
夏明嫣神情诚挚、明眸清澈,摆明了要做一个好长姐,只要家里人高兴,她自己怎么都行。
怎么看都跟之前没区别,夏明月更加坚信只有自己是重生了的,笑容中便带了些许得意:
“不变了,我就要阿玦哥哥,这辈子都只要他一个。”
“那我就祝妹妹与李世子百年好合、比翼同心,有劳母亲去换庚帖了。”
夏明嫣笑着向楚氏福了福身,楚氏满口说好,只是目光中多了些许机锋。
就像是在说,看吧,没用上沈小娘的小命,她自己就退让了,还跟以前一样是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。
夏明嫣嘴角上扬,敛住眸光中的冰冷,端侯府这败絮其中的破婚事,谁爱要谁要。
就算夏明月未曾重生改了主意,她也会设法退了这门亲事。
上一世夏明月和李玦各自婚娶之后不惜私通、害了几条人命也要在一起,这一世她就成全他们。
没有她在背后筹谋,她倒要看看这两个人在荆棘丛和破烂堆里能走出一条怎样的路。

朱老太太向内摆着手,让她过去:
“这孩子可怜见的,这是跟我生分了?快过来,让我看看,瞧着身上没几两肉,可惜没几日就要出嫁了。”
夏明嫣回过神来,坐了过去:“祖母,您的用心我知道,我留在府中长大,也过不了安生日子,还得连累您。”
“老家有叔父看过,舅父也常来看望,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。现在我回来了,马上就是侯夫人了,您好好养着身子,以后我给您做依靠。”
“你这是报喜不报忧,让我高兴。”
朱老太太叹道,“你母亲去的时候,你父亲那个侍郎当的,不进则退,退了,咱们夏家就得回卢阳去。”
“你祖父那时病重,夏家退了,恐怕连个富户都不能安生地当下去。他就做主,让你父亲娶了殷娘。”
“殷娘这个人私心重,就怕你超过明月去,但场面上的事,你父亲的确受了楚家的扶持。那时候我没有坚持留下你,也是为着你父亲在楚家面前能顺遂些......只是苦了你。”
朱老太太喜欢夏明嫣这个孙女,可是夏庸也是她唯一的儿子,还是这个家的顶梁柱,手心手背都是肉。
不管楚氏和楚家在不在乎夏明嫣留在元京,将她送走,都是在向他们示好,对夏家是有好处的。
朱家早年间就已败落,夏家的中馈由楚氏掌握着,留下她,把她养歪了都是轻的,谁知道能不能活到现在?
朱老太太也知道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,只是她还是更愿意将当初的安排归咎到自己无能上,
“都怪我,护不住你,这身子又是个拖累......好在你很好,够勤勉,该学的都学了。也够通透,刚刚你应对的很好。”
“遇上事儿,咱们不硬碰,可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。明月跟李世子的婚事其实殷娘也不是很看好,可是她想着靠着楚家,能把李世子扶起来。”
“可我瞧着这事儿未必能成,就是全了明月的心意罢了。你再忍几日,等嫁了人,就不用理她们了。”
“就是夏家这边,你也要有分寸。嫁了人,这儿就是娘家了,你可不能再那么没心没肺地往里面搭自己。想让他们夫妻心疼你?只会苦了你自己。”
别看夏庸是朱老太太的亲儿子,在这一点上她也不护着他。
夏明嫣还没回来的时候,逢年过节都给府里捎带东西,没有一件不是精心准备的,可都得到什么回应了?
不过是让管家挑些合适的东西送过去,传几句客套话,这么多年,连封书信都没写过。
朱老太太看得开,他们自己都不能对这孩子全心全意,又有什么脸面拽着孩子掏心掏肺的付出?
上一世朱老太太就这么劝过夏明嫣,可惜那时候的她傻乎乎的,一昧地想着要报答夏家的养育之恩,还想着万一哪天要靠着娘家,要她怎么做都是应该的。
就算是她在端侯府里最艰难的时候,也得想法子帮着夏明月找出路,帮着家里说服李玦去游说已故老端侯的那些老部下。
弄得她跟李玦母亲的关系特别紧张,行同禁足,中间有两年都没回过夏家。
这一回夏明嫣不傻了,她不会再为她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东西付出。
她哽咽着应了下来:“我都听祖母的,我自己过得好了,才有机会时常来看祖母。还有小娘,她照顾了我这么多年,这一回还差点搭进去。”
沈小娘原先是杨氏的陪嫁丫鬟,是个性子软弱、没主意,做事却特别细致的人,是杨氏病重时,为了让她照顾夏明嫣,才收的房。
沈小娘想到刚回府就莫名被污蔑,红了眼:“大姑娘好好的就行,妾身怎样都可以。”
朱老太太目光嘉许地看向沈小娘:“这些年辛苦你了,以后去了庄子上,也过些轻生日子。你放心,只要我这老婆子还在,就不会亏待你。”
“不过,这回你得谢大姑娘,要不是她主动放弃了李世子的婚事,那些谣言能压死你。”
“证实”了谣言,沈小娘这个“生母”就是罪魁祸首,要死。
“澄清”了谣言,沈小娘就会变成制造谣言的那个人顶罪,人们都会说她想上位想疯了,才会说自己是夏明嫣的生母。
沈小娘自然是千恩万谢,朱氏叹了口气道:“你去了庄子上也好,留在府里,还得被殷娘防着。”
“要是她想让嫣儿做什么,也能通过你来拿捏嫣儿。嫣儿说你是石女,彻底断了子嗣上的可能,还主动提出让你去庄子上避疾,是在保你。”
“等到嫣儿在钩翊侯福站稳脚,我就找个由头把你待的庄子送给她,到时候府里这些人也差不多把你忘了,你就可以帮着嫣儿打理些外面的事了。”
殷娘是楚氏的闺名,朱老太太是把夏明嫣在这件事上的功劳掰开来都说到了,这都是说给沈小娘听的。
沈小娘没有自己的子女,心底里是把夏明嫣当作自己的孩子的,有什么比得到孩子的回报更能令一个母亲欣慰呢?
沈小娘现在心里感动得稀里哗啦的,也愧疚得天崩地裂的,她觉得夏明嫣是为了保住她才在婚事上妥协的。
其实夏明嫣和朱老太太都觉得,就算华靖离伤重不治了,嫁给他,也比嫁给李玦强。
朱老太太当然不知道夏明月重生了,在她看来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,夏明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,都是看中了李玦那副俊朗的皮囊。
她对夏明月的印象就更差了一些,到底是被娇宠着长大,唉,以后的日子,但愿能如愿吧。
三人正说着话,朱老太太身边的丁嬷嬷就进来通报,说是钩翊侯府和端侯府的聘礼都送到了。
丁嬷嬷回禀时丝毫没有掩饰心中的疑惑:“说来也怪了,大姑娘是奉旨成婚,日子定的急,钩翊侯府才赶着把聘礼送过来。”
“二姑娘的婚事日子都还没定,按理说最早下个月才该送来,怎么会这么早?就怕端侯府准备得不周全。”